由可再生電力驅動的水分解為生產(chǎn)高純度和清潔氫能提供了一種很有前景的方法。陽極析氧反應(OER)涉及四電子和質子轉移,是水分解能量效率的限制步驟。常用的貴金屬(如Ru和Ir)基電催化劑儲量稀少且價格昂貴,進一步阻礙了水分解技術的實際應用。因此,人們付出了大量努力來設計和開發(fā)高效和低成本的過渡金屬基電催化劑用于高效催化OER。然而,盡管這些電催化劑在低電流密度下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活性,但它們在工業(yè)電流密度(高達1 A cm?2)下保持長期耐久性(> 100 h)的能力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
近日,天津大學韓曉鵬、太原理工大學劉光和李晉平等通過引入鐵陽離子(Fe3+)和氟陰離子(F?)穩(wěn)定氧空位(Ovac),探索了一種優(yōu)化NiOOH能帶結構的新方法。具體而言,以NiMoO4水合物為模板,引入F和Fe調控前驅體的結構,在電氧化過程中通過MoO42?浸出形成含納米片/棒的F-NiFeO。
實驗結果和理論分析表明,F(xiàn)e摻雜誘導分子內電子轉移,產(chǎn)生高氧化態(tài)的Ni和壓縮應變;同時,高電負性F的引入誘導Ovac的形成,進一步誘導電子的再分布。因此,這導致了Ni 3d帶的下降和O 2p能級的升高,這有助于增加電子遷移率和晶格氧活化。此外,18O同位素標記結合原位拉曼光譜和差分電化學質譜(DEMS)證實了晶格氧機制(LOM)的發(fā)生,并且隨著速率決定步驟(RDS)的切換而降低了反應能壘。
電化學性能測試表明,在堿性溶液和鹽水中,F(xiàn)-NiFeO在10 mA cm?2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分別為170 mV和173 mV,并且其只需要290 mV和295 mV的低過電位就可以分別在堿性溶液和鹽水中以1 mA cm?2的電流密度連續(xù)電解超過100小時。此外,F(xiàn)?和Ovac的共存平衡了材料的電荷,使Ovac保持穩(wěn)定,并抑制在OER過程中F?的進一步浸出,顯著提高了反應的穩(wěn)定性。
總的來說,該項工作展示了一種通過激活晶格氧的能帶工程實現(xiàn)工業(yè)水/鹽水分解的有效方法,促進了過渡金屬在堿性水/鹽水電解大規(guī)模制氫中的應用。
Activating lattice oxygen based on energy band engineering in oxides for industrial water/saline oxidation.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4. DOI: 10.1039/D4EE00214
?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Jenny(小琦),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4/03/13/dea5febc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