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孔爽研究員、李愛龍研究員、Ryuhei Nakamura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龍軍博士、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合作在Nature Catalysis期刊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Acid Stable Manganese Oxide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報道了非貴金屬氧化錳催化劑在質子交換膜(PEM,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電解水制氫中的應用。通過對氧化錳結構進行原子級別調控,提高了氧化錳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實現了長時間、高電流密度的PEM電解水制氫,為替代昂貴的銥催化劑打下了堅實基礎。
論文通訊作者是李愛龍、肖建平、Ryuhei Nakamura;第一作者是孔爽、李愛龍、龍軍。
將太陽能轉化為氫能,是應對化石燃料枯竭和氣候變化的重要可再生能源策略。其中,光伏發(fā)電-電解水制氫是備受關注的一種環(huán)境友好的制氫技術。在眾多電解水技術中,質子交換膜(PEM)型水電解以其高能效和大電流密度的特點而著稱,同時能夠迅速響應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的電壓波動,因此備受期待。然而,該技術在強酸條件下工作,大部分催化劑不穩(wěn)定。目前,只有貴金屬銥(Ir)能在質子交換膜電解槽中穩(wěn)定工作,這極大地限制了PEM電解水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因此,開發(fā)能夠取代貴金屬的廉價、高效、穩(wěn)定的電解水催化劑,對發(fā)展大規(guī)模低成本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尤為關鍵。 氧化錳相對于稀有貴金屬銥具有顯著的資源和價格優(yōu)勢。首先,氧化錳是一種常見的材料,其原材料較為廣泛,因此價格通常較低。與之相比,銥是一種稀有貴金屬,其資源相對有限,主要來自于鉑族金屬礦石,因此價格較高。這種資源和價格優(yōu)勢使得氧化錳成為一種有望降低制氫成本的催化劑。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提高氧化錳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尤其是在質子交換膜的強酸性環(huán)境下。研究表明,通過對氧化錳的結構進行精密控制和調控,可以增強其在電解水中的穩(wěn)定性。通過提高氧化錳晶格中平面氧的比例,氧化錳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提高了40倍。與此同時,在2伏的電壓下,實現了2安培的電流密度,實現了與銥相媲美的催化活性。這意味著氧化錳不僅能夠在較低成本下取得出色的催化效果,還能夠適應質子交換膜電解水技術的酸性工作條件。這些優(yōu)勢有望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清潔能源生產做出重要貢獻。
?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x.doi.org/10.1038/s41929-023-01091-3
其它相關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ge.201813361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4/02/05/5fca2f9e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