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金屬-有機框架(2D MOFs)可以作為氧還原反應(ORR)的有效電催化劑來改進燃料電池技術。然而,如何進一步提高2D MOFs的電催化性能并揭示ORR機制仍極具挑戰(zhàn)性。因此,南開大學龐建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戴昉納等人使用密度泛函理論來研究有機配體特性對二維MOFs上ORR電催化活性的影響。
計算方法
作者通過維也納從頭算模擬包(VASP)6.1.1進行自旋極化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并使用投影增廣波(PAW)和含有Perdew–Burke–Ernzerhof(PBE)泛函的廣義梯度近似(GGA)來分別描述離子-電子相互作用和電子交換關聯作用。作者將平面波截斷能設置為450eV,并且沿c軸設置了15?的真空層。作者使用3×3×1、2×2×1和1×1×1的k點網格來優(yōu)化不同Co-MOFs的幾何結構。
對于電子性質計算,作者將k點網格分別增加到15×15×1、10×10×1和10×10 x 1。在結構優(yōu)化過程中,作者將能量和力的收斂標準分別設置為1.0×10–5 eV/atom和0.01 eV/?。為了考慮范德華相互作用,作者在整個計算中使用了Grimme(DFT-D3)方法。
圖1 模型結構、溶解勢和形成能、電荷轉移和磁矩
如圖1a所示,苯(1)、三苯基(2)和三萘(3)作為有機配體骨架,氨基(?NH2)、羥基(?OH)和巰基(?SH)作為官能團來錨定鈷原子,從而形成9個2D Co-MOFs,分別命名為Co-1N、Co-1O、Co-1S、Co-2N、Co-2O、Co-2S、Co-3N、Co-3O和Co-3S。圖1b中的正溶解電勢和負形成能表明,具有不同有機配體的Co-MOFs在電化學和熱力學方面具有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
如圖1c所示,由不同配體錨定的Co位點具有不同的電荷轉移和磁矩。當有機配體骨架相同時,由氧原子配位的Co比由氮原子和硫原子配位的Co具有更多的電子轉移,并且九種Co-MOFs中Co位點的磁矩具有相同的趨勢。當官能團相同時,較長的有機配體骨架可以從Co位點接受更多的電子。因此,有機配體骨架和官能團對金屬活性中心的協同作用在調節(jié)電子結構和增強2D Co-MOFs電催化ORR活性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圖2 鍵長、電荷和吸附能
如圖2a所示,吸附O2的鍵長從1.23延伸到1.27–1.32?,這表明Co-MOFs可以有效削弱吸附O2的結合強度,從而有助于隨后的ORR過程。此外,Co金屬位點和Co-MOFs上吸附O2分子之間的Co–O鍵長范圍為1.84至1.89?,表明O2分子和Co位點之間存在穩(wěn)定的吸附作用。如圖2b所示,O2分子可以從Co-MOFs中獲得電子,其中O2從基于氨基功能配體的Co-MOFs中接受的電子比羥基和巰基功能配體的Co-MOFs中接受的電子多。此外,O2在Co-MOFs上的吸附能呈現出與Bader電荷轉移相似的趨勢。除Co-3S外,其他Co-MOFs對O2分子都有負的吸附能,表明它們與反應物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相互作用。
圖3 ORR勢能面
圖4 電催化活性和產物選擇性、HER和ORR選擇性、火山曲線、2D火山曲線和過電勢
如圖3所示,與*OOH中間體氫化為過氧化氫(H2O2)相比,在Co-MOFs上*OOH中間體更傾向于形成*O中間體。如圖4a所示,所有Co-MOFs都傾向于通過四電子反應途徑將O2電催化還原為H2O。此外,Co-1N、Co-2N和Co-2O不僅具有良好的產物選擇性,還比貴金屬Pt催化劑具有更高的ORR電催化活性。如圖4b所示,Co-1O、Co-2N、Co-2O和Co-3O具有ηHER–ηORR的正值,表明它們在抑制HER方面具有優(yōu)異性能。如圖4c所示,Co-2O位于火山頂部,ΔG*OH適中。圖4d中ηORR的2D火山圖進一步表明,具有適當的ΔG*OH和ΔG*O–ΔG*OH-有助于Co-MOFs催化ORR。如圖4e所示,Co-2O具有較低的ηORR。綜上所述,Co-2O在9種Co-MOFs中具有優(yōu)異的產物選擇性、電催化活性和選擇性,可作為一種高效的ORR催化劑。
圖5 自旋態(tài)轉換、分子軌道理論、比例關系和火山圖
由于eg軌道的電子填充,Co-2O中的Co原子自旋態(tài)從低自旋轉移到高自旋態(tài)(圖5a),而金屬位點的高自旋態(tài)可以提高ORR的電催化活性。如圖5b所示,α自旋的d帶中心位置低于β自旋的d帶中心,這表明電子在α自旋中高度填充。此外,當與吸附質相互作用時,更靠近費米能級的β自旋d帶中心可以在費米能級以上形成反鍵軌道。因此,Co位點的β自旋電子在吸附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如圖5c所示,*OH中間體的吸附能與ΔG*OH具有相同的趨勢,它們具有明顯的線性關系,這表明*OH中間體與Co-MOFs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在ORR電催化活性調控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圖5d所示,三苯基有助于氧配位的Co-MOFs在吸附*OH中間體時具有中等的pICOHP值。三苯基和羥基的協同調節(jié)作用使Co-2O具有優(yōu)異的電催化ORR活性。
作者通過形成能和溶解勢計算發(fā)現,所有二維Co-MOFs都具有優(yōu)異的結構穩(wěn)定性。通過三苯基和羥基的協同調節(jié)修飾的鈷位點具有優(yōu)異的電催化選擇性和活性,并且對ORR具有0.23V的過電勢?;陔娮咏Y構分析,增強的自旋態(tài)賦予了Co節(jié)點與關鍵中間體的適度相互作用,有利于促進ORR過程。因此,該工作揭示了有機配體調控提高二維MOFs電催化ORR活性的機制,為未來高性能電催化劑的設計和開發(fā)提供了理論指導。
Xiaofei Wei et.al,Synergistic Effect of Organic Ligands on Metal Site Spin States in 2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Enhanced ORR Performance ACS Catalysis,2023,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3c04100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4/02/01/153a849a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