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化石能源等傳統(tǒng)能源帶來的環(huán)境、資源等問題,我國已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戰(zhàn)略目標,以實現(xiàn)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fā)展的基礎之上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鹽差能是一種蘊藏于海水、鹵水及高鹽廢水之中藍色清潔能源,由于其豐富的存儲量、可再生性等特點,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生物細胞膜中的高效離子傳輸功能為提升鹽差能的回收效率提供了新的靈感。特別是生物離子通道在包括pH、溫度和光等外界刺激的智能響應性離子傳輸,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興趣。
其中,陽光由于其自然存在范圍廣,以及在照射位置、強度及方向上的獨特靈活性,被認為是一種重要離子傳輸驅動力,以用于離子傳輸過程的精準調控。
盡管目前研究者已經(jīng)初步證明了利用光照對離子傳輸行為的調控的可能性,然而,實現(xiàn)與在自然陽光下生物通道內快速、高效的選擇性離子傳輸,進而強化鹽差能轉化效率仍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
基于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王磊教授、王琎教授、張宇飛副教授通過構建二維異質Ti3C2Tx–g-C3N4/chitosan(TCC)納米通道,實現(xiàn)了光電/光熱效應的耦合,從而實現(xiàn)了高效的光響應離子傳輸功能。
一方面,在光照下,光激發(fā)電荷載電子由g-C3N4/chitosan向Ti3C2Tx擴散,在納米流體通道中形成內建電場從而促進了離子的自發(fā)遷移。此外,得益于Ti3C2Tx的光熱轉換特性,在納米通道內也形成了溫度場,進一步增強了離子傳輸?shù)尿寗恿Α?/span>
在此基礎上,即使在自然陽光下也能實現(xiàn)離子的主動擴散。作者還使用耦合泊松-內爾斯特-普朗克理論、愛因斯坦-斯托克斯理論的數(shù)值模擬以及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從理論層面對光響應離子輸運的機制進行了驗證。
在離子能回收應用方面,在光照射的幫助下,不但可以有效獲取傳統(tǒng)鹽度梯度系統(tǒng)中的滲透能,還可以在無濃度差系統(tǒng)中成功地將離子能轉化為電能。該工作為設計用于太陽能、離子能向電能轉換的光響應納米通道提供了參考。
本論文工作以Ti3C2Tx和g-C3N4/CTS納米片為構筑單元獲得二維TCC異質膜,系統(tǒng)研究了Ti3C2Tx和g-C3N4/CTS均質膜的離子傳輸特性,以及Ti3C2Tx、g-C3N4/CTS和TCC膜在光激發(fā)下產生的電流、數(shù)值模擬離子在納米通道中的傳輸現(xiàn)象,分別分析了Ti3C2Tx和g-C3N4/CTS光效應機理,探討離子能回收方面的應用,確認了光驅動離子傳輸不僅可提高傳統(tǒng)鹽度梯度系統(tǒng)中回收離子滲透能的效率,而且在無鹽度差條件下,也可實現(xiàn)離子能的有效回收,實現(xiàn)光能-離子能-電能的轉化,這些特征為海水、鹽湖鹵水和工業(yè)高鹽廢水等提供了可持續(xù)利用提供了新的啟示,對環(huán)境、能源與資源領域等多個領域均具有重要意義。
Bionic Sunlight-driven Ion Transport in Nanofluidic Channel Enable by Synergistic Photo-electric/thermal Effect. Energy Environ. Sci., 2023, DOI: 10.1039/D3EE00720K
https://doi.org/10.1039/D3EE00720K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4/01/11/557e1e35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