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国产高清无码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1. JACS:優(yōu)化多位點催化劑水分子活化中心增強 CO2?甲烷化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西安交通大學蘇亞瓊和清華大學李亞棟等人提出一種新型級聯(lián)催化劑,包括 Ir 單原子 (Ir1) 摻雜的雜化 Cu3N/Cu2O 多位點催化劑,可有效地將 CO2?轉(zhuǎn)化為 CH4。實驗和理論研究證明Ir1?促進水分解成質(zhì)子并供給Cu3N/Cu2O 位點,用于*CO 質(zhì)子化成*CHO。該催化劑催化的CO2還原的 CH4?的法拉第效率高達75%,電流密度為 320 mA cm-2。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進一步探索Ir1-Cu3N/Cu2O 多中心催化劑的 CO2?甲烷化活性和選擇性。選擇 H2O 解離的自由能變化 (ΔG) 作為關(guān)鍵性能描述符,證明通過 CO2RR 生產(chǎn) CH4?的質(zhì)子供給能力。Ir1-Cu3N(100) (ΔG?= 0.58 eV) 和 Ir1-Cu2O(111) (ΔG?= -0.63 eV) 模型比純 Cu3N(100) (ΔG?= 0.84 eV) 和 Cu2O(111) 提供更有利的水解離 (ΔG?= -0.55 eV) 模型,證明?Ir1?摻雜加速H2O的解離。改善的 H2O 解離促進質(zhì)子進料速率和關(guān)鍵中間體 COOH* 和 CHO* 的形成。
作者進一步研究CO2RR 反應(yīng)路徑。對于 Cu3N(100) 和 Cu2O(111),形成 *COOH 而不是 *HCOO 需要更高的 ΔG,這表明有利的 HCOOH 路徑而不是CH4?路徑。對于 Ir1-Cu2O(111),由于形成 *CHO 時能壘更高,因此也導致更高的HCOOH 選擇性。Ir1-Cu3N(100) 呈現(xiàn)出相反的趨勢,*HCOO (1.15 eV) 的形成能 ΔG?遠大于 *COOH (1.06 eV) 的形成能。對于Ir1?Cu3N(100)催化的CO2RR 到 CH4,*CHO 形成是速率確定步驟(PDS),ΔG?為 0.75 eV;然后,*CHO 加氫更傾向于形成 *CHOH而不是*CH2O,ΔG僅為-0.01 eV;CH3OH可以進一步還原為CH4,無需能量輸入,而且這個過程比CH3OH脫附在熱力學上更為有利;因此,將 Ir1?原子摻雜到 Cu3N(100) 中顯著增強CO2RR 對 CH4?形成的活性。
考慮到與 Ir1-Cu2O(111) 相比 Ir1-Cu3N(100) 的 CH4?選擇性更高,Ir1-Cu3N/Cu2O 多中心催化劑由負載在 Ir1-Cu3N(100) 表面的 Cu2O 簇構(gòu)建。在PDS過程,*COOH 的 ΔG?(0.45 eV) 低于 *HCOO (0.77 eV),即 *CHO 形成的能壘降至 0.69 eVIr1-Cu3N/Cu2O的d帶中心比Ir1-Cu3N(100) (-3.16 eV)的-2.83 eV更正,表明多位點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增強。因此,Cu2O 和 Cu3N 的耦合可以進一步促進 CO2?的甲烷化。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最后,作者提出質(zhì)子供體和多位點機制,其中吸附的 *CO、*CHO 和 *CHOH 物種是關(guān)鍵的反應(yīng)中間體。在局部堿性介質(zhì)中,通過電子轉(zhuǎn)移將 H2O 活化為 *H 物種是緩慢步驟。
Ir1-Cu3N/Cu2O 多位點催化劑中的 Ir1?位點在促進 H2O 活化和隨后的 *CO 質(zhì)子化過程中起主要作用,這導致 *CHO 在多中心 Ir1-Cu3N/Cu2O 界面上快速形成,從而加速 CO2RR 反應(yīng)動力學,Cu3N和Cu2O多位點的相互作用通過降低*CO加氫的能壘進一步增強CO2甲烷化。
Shenghua Chen, Zedong Zhanget al. Engineering Water Molecules Activation Center on Multisite Electrocatalysts for Enhanced CO2 Methanation. J. Am. Chem. Soc. 2022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3875
2. AFM: Fe-N-C 催化劑的晶面應(yīng)變策略用于電催化ORR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河南師范大學白正宇課題組等人報道“晶面應(yīng)變策略”,即利用包裹在石墨 Fe-N-C 層中的 FeCo 納米粒子的 {110} 晶面的跨層壓縮應(yīng)變進一步激活石墨亞層上的原始 FeN4?催化中心的催化潛力。設(shè)計的催化劑表現(xiàn)出增強的 ORR 活性,優(yōu)于原始的 Fe-N-C 和商業(yè) Pt/C 標準催化劑。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計算評估 FeCo{110} 晶面對 FeCoNP@FeSA-N/C 催化劑中石墨亞層上不可及的 FeN4?位點的影響。FeCo{110}晶面跨層應(yīng)變下Fe-N長度收縮0.95%,這種壓縮的 FeN4可能導致電子構(gòu)型的變化,從而導致Fe中心與 ORR 中間體的吸附能發(fā)生變化。巴德電荷分析揭示兩個模型Fe中心之間的電子損失數(shù) 為0.046;差分電荷密度圖顯示復合模型中變形的 FeN4?發(fā)生電荷再分布。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進一步研究應(yīng)變引起催化中心電子再分布導致的吸附能變化。自由能變化和反應(yīng)過程圖表明,模型中的Fe原子通過顯示更多的正自由能反應(yīng)階段,顯示出比原始Fe-N-C更低的吸附能力;通過使用 1.23 V 過電位,兩種模型的 RDS 被確定為 OH* 到 H2O 的過程,因為 OH* 的強吸附阻礙隨后的解吸形成 H2O復合模型顯示 0.720 V 的過電位低于原始模型的 1.138 V,表明復合模型的RDS過程更容易電子占據(jù)軌道的狀態(tài)密度(DOS)分析用于評估結(jié)合能力。Fe原子的部分DOS顯示復合模型中的dxy?+ dyz和dz2軌道從-5-2 eV范圍正向移動到費米能級附近的位置(-2-0 eV)。
結(jié)合能的增加表明在 ORR 過程中,中心Fe原子與 O 物種的結(jié)合效應(yīng)降低。隨后,對每個 ORR 步驟進行DOS 分析。Fe dxy?+ dyz、dz2?和 O 2p 之間的重疊在 RDS 中也正向移動;表明 Fe-OH* 的結(jié)合效應(yīng)降低,這將促進解吸和最終產(chǎn)物的形成。這些結(jié)果揭示FeCoNP@FeSA-N/C 催化劑中不可及的石墨 FeN4?亞層的跨層應(yīng)變對FeN4催化中心的有利影響。
Yang Yuan, Qing Zhang?et al. Facet Strain Strategy of Atomically Dispersed Fe-N-C Catalyst for Efcient Oxygen Electrocatalysis. Adv. Funct. Mater. 2022, 2206081
https://doi.org/ 10.1002/adfm.202206081
3. Nature energy: 高度穩(wěn)定的原子級Fe-N-C催化劑用于燃料電池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紐約州立大學武剛課題組聯(lián)合匹茲堡大學王國峰, 阿貢國家實驗室Deborah J. Myers, 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聯(lián)合分校Jian Xie,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David A. Cullen以及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Shawn Litster等人報道一種高度耐用和活性的 Fe-N-C 原子催化劑。通過氯化氨熱處理然后在催化劑表面高溫沉積氮摻雜碳薄層合成。
催化劑穩(wěn)定性來源于熱處理過程將富含缺陷的吡咯 N 配位 FeN4?位點轉(zhuǎn)化為高度穩(wěn)定的吡啶 N 配位 FeN4?位點。在膜電極組件中使用加速應(yīng)力測試和長期穩(wěn)態(tài)測試(>300?h,0.67?V)證明增強的Fe-N-C穩(wěn)定性,接近貴金屬Pt/C 催化劑(0.1 mgPt?cm-2)。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 計算揭示配位結(jié)構(gòu)和局部結(jié)構(gòu)對 S1 和 S2 FeN4?位點的電子和催化性能的影響。首先基于吸附能和動力學 O-O 鍵解離過程,預測兩種 FeN4?位點對 4e- ORR 途徑的內(nèi)在催化活性。當電極電位低于 0.73 V 的極限電位時,S1 位點的 ORR 變?yōu)榉艧岱磻?yīng),高于 S2 位點 (0.65 V) 的 ORR;進一步計算表明,OOH 解離在兩個位點上都是動力學可行的;計算的電子分布表明,在 S2 位點上沿垂直于催化劑表面的方向比在 S1 位點上更多的電荷耗盡;表明S2 位點的中心 Fe 具有更多未占據(jù)的 d 軌道,與 O2?的結(jié)合過強,因此與 S1 位點相比,內(nèi)在活性相對較低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計算研究兩個 FeN4?位點對脫金屬反應(yīng)的穩(wěn)定性。提出 FeN4?位點的脫金屬過程包括三個連續(xù)的步驟。首先,F(xiàn)eN4?部分中的兩個 N 原子被質(zhì)子化形成兩個 N-H 鍵;然后中心 Fe 離子與吸附的 O2?一起從 N4?配位移到非活性 N2?配位;最后,F(xiàn)e-O2?從催化劑中解吸出來。與N4到N2的配位轉(zhuǎn)變和Fe-O2的解吸相比,具有最高活化能的氮質(zhì)子化步驟是脫金屬動力學過程中的速率決定步驟。對于 S1 和 S2 位點,氮質(zhì)子化步驟的活化能預計分別為 1.24 eV 和 2.08 eV,更高的活化能壘表明 S2 位點在動力學上對脫金屬具有更好的內(nèi)在穩(wěn)定性。
Shengwen Liu, Chenzhao Li, Michael J. Zachman, Yachao Zeng.?et al. Atomically dispersed iron sites with a nitrogen–carbon coating as highly active and durable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s for fuel cells. Nat Energy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2-01062-1
4. AEM:調(diào)整 Cu-N-C 單原子的配位結(jié)構(gòu)電化學合成尿素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斯威本科技大學Rosalie K. Hocking,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分校Rahman Daiyan,和Rose Amal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Cu-N4?位點對 CO2RR 表現(xiàn)出更高的內(nèi)在活性,而 Cu-N4?和 Cu-N4-x-Cx?位點都對 NO3RR 具有活性,在Cu SAC上進行 CO2RR 和 NO3RR 耦合形成尿素,揭示 *COOH 結(jié)合作為決定尿素生產(chǎn)催化活性的關(guān)鍵參數(shù)的重要性;Cu SAC在 -0.9 V vs.RHE時電流密度為 -27 mA cm-2,尿素產(chǎn)生的法拉第效率為 28%。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計算反應(yīng)途徑所涉及的能量變化,了解Cu-N-C 配位結(jié)構(gòu)上的 CO2RR 和 NO3RR 活性。計算發(fā)現(xiàn)與第一個基本步驟相關(guān)的能量變化在每個模擬位點之間是相似的,而與 Cu-N3-C1?和 Cu-N2-C2?相比,*COOH 的形成在 Cu-N4?上更有利,具有 Gibbs自由能 (ΔG) 分別為 1.21、1.33 和 1.33 eV;因此,出*COOH 的形成是 Cu-GS 催化劑上 CO2RR 的速率確定步驟(RDS),因此 Cu-GS-800 催化劑(具有 Cu-N4?位點)實現(xiàn)更高的 CO2RR 催化性能;進一步通過 *H 反應(yīng)步驟(該反應(yīng)中的關(guān)鍵中間體)研究伴隨 CO2RR 和 NO3RR的競爭性 HER。
發(fā)現(xiàn)每種催化劑的*H吸附 ΔG 相似(在 Cu-N4、Cu-N3-C1?和 Cu-N2-C2?位點上分別為 1.34、1.38 和 1.32 eV),解釋每種催化劑在酸性、堿性和中性環(huán)境中具備類似的 HER活性。因此,CO2RR 活性取決于 *COOH 中間體的形成,即與 Cu-N4-x-Cx?位點相比,在 Cu-N4?位點上更有利。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緊接著DFT計算研究導致 NH3?形成的NO3RR 反應(yīng)路徑。發(fā)現(xiàn)NO3RR反應(yīng)路徑在每個Cu位點表現(xiàn)出相似的能量。而*NH 形成的能量存在顯著差異,其在Cu-N4?位點的形成能為-4.43 eV,而在Cu-N3-C1?和 Cu-N2-C2?位點上分別為-7.17和 -6.51 eV。這可能是 NO3RR 中潛在的限速步驟,并且可以解釋隨著熱解溫度從 800 增加到 1000 °C,導致部分Cu-N4?轉(zhuǎn)化位點到 Cu-N4-x-Cx?位點,因此展現(xiàn)出改善的NO3RR性能。
Josh Leverett, Thanh Tran-Phu,?et al. Tuning the Coordination Structure of Cu-N-C Single Atom Catalysts for Simultaneous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and NO3– to Urea. Adv. Energy Mater. 2022, 2201500
https://doi.org/ 10.1002/aenm.202201500
5. ?ACS Catal.:原子分散Ni催化CO2RR的電勢依賴的火山圖形的選擇性改變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上海應(yīng)用物理研究所杜賢龍和上海高等研究院姜政等人使用原子分散Ni催化劑模型研究電化學 CO2還原的電位誘導的結(jié)構(gòu)變化。模型催化劑由單個 Ni 位點與吡咯氮配位組成的Ni-N4?形式;該催化劑表現(xiàn)出典型的電位依賴的火山圖狀選擇性變化。當在 -0.5 到 -0.8 V (vs RHE) 的電勢范圍內(nèi),Ni 原子和碳基面之間的距離達到 ~0.1 ? 的最佳距離時,CO 選擇性達到峰值的 ~99%。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計算外加電位誘導的結(jié)構(gòu)演化對 ECO2RR 活性的影響。最初,*COOH 中間體是通過質(zhì)子耦合電子轉(zhuǎn)移步驟形成的,用于 CO2 活化,它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克服障礙;在反應(yīng)第一步,在-1.37 V(vs RHE)形成的Ni雙原子團簇具有1.96 eV的最高自由能,而在-0.77 V(vs RHE)形成的D = 0.1 ?的NiN4表現(xiàn)出最佳自由能( 1.04 eV),小于在 -0.17 V(vs RHE)時的D = 0.3 ? 的NiN4;隨后,隨著吸收的 *CO 的形成和 H2O 的解吸,發(fā)生能量上容易發(fā)生的第二個質(zhì)子耦合電子轉(zhuǎn)移步驟;這三種結(jié)構(gòu)顯示出下坡的自由能變化,證明CO解吸為有利的熱力學過程。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使用態(tài)密度(DOS)研究不同應(yīng)用電位下 ECO2RR 期間 Ni-N-C 的電子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d帶中心向費米能級的分布遵循-1.37V→-0.17V→-0.77V(vs RHE)的順序;此外,Ni 3d 和 N 2p 軌道的 DOS 共振在 -0.77 V(vs RHE)的費米能級附近的價帶處增強,表明活性金屬與配體之間的強相互作用,有利于吸附和活化CO2
然而,在 -0.17 和 -1.37 V (vs RHE) 下形成的結(jié)構(gòu)顯示出更大的帶隙,導致將 CO2?還原為 CO 的勢壘更高。從熱化學 DFT表明,在 -0.17 V (vs RHE) 形成D = 0.3 ?的NiN4,由于 Ni 中心的偏移,阻礙了 ECO2RR 的過程,而隨著電位向 -0.77 V (vs RHE) 的轉(zhuǎn)變,它被促進了),其中 Ni 中心向 N4?平面移動。
此外,在極負電位下形成的 Ni 簇是促進 HER 的常見結(jié)構(gòu)。電荷轉(zhuǎn)移主要發(fā)生在 Ni-N4?處,在外加電位為 -0.77 V(vs RHE),在調(diào)節(jié)電子轉(zhuǎn)移和促進 Ni 原子與 N 摻雜碳基面之間的電荷分布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傊?,施加的電位會觸發(fā)面外 Ni 原子的動態(tài)結(jié)構(gòu)變化并調(diào)節(jié)電子性質(zhì),其在決定反應(yīng)過程和火山圖形選擇性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Bingbao Mei, Cong Liu,?et al. Unraveling the Potential-Dependent Volcanic Selectivity Changes of an Atomically Dispersed Ni Catalyst During CO2 Reduction. ACS Catal. 2022, 12, 8676?8686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2c01885
6. Angew:富電子 RuO2?納米晶體用于環(huán)氧化和析氫反應(yīng)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同濟大學趙國華和上海交通大學李新昊等人驗證富電子RuO2納米晶體能在溫和條件下以水作為唯一氧源,直接氧轉(zhuǎn)移促進環(huán)辛烯的高選擇性環(huán)氧化。氮摻雜碳通過肖特基效應(yīng)增強 RuO2?納米晶體的電子富集,極大地促進了環(huán)辛烯的捕獲和活化,從而導致環(huán)辛烯氧化物高的周轉(zhuǎn)頻率 (260 h-1) 。并且,富電子 RuO2?電催化劑能夠在陰極上高效且持久地生產(chǎn)H2(法拉第效率 > 90%),而不會影響陽極上對環(huán)氧化物的選擇性(> 99%)。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計算研究 RuO2?納米晶體的電子富集在捕獲和活化反應(yīng)物分子中的關(guān)鍵作用。DFT 模擬結(jié)果表明與中性 RuO2?模型相比,富電子 RuO2?模型上整個反應(yīng)路徑中每個步驟的吉布斯自由能顯著降低;富電子模型上更極化的環(huán)辛烯分子表明,環(huán)辛烯分子與富電子 RuO2?模型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強,導致環(huán)辛烯的吸附能從 0.80(在中性 RuO2?模型上)提高到 1.21 eV(富電子RuO2
這種環(huán)辛烯分子的電子密度依賴性的固定可通過電子富集RuO2/NxC 基電極的環(huán)辛烯吸附容量的逐漸增加得到進一步驗證,表明電子富集電極有利于環(huán)辛烯分子的有效活化,便于后續(xù)的環(huán)氧化過程。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作為主要的副反應(yīng),析氧反應(yīng)(OER)在富電子的 RuO2?納米晶體上被極大抑制,與計算非常吻合,其結(jié)果表明OER過電勢 (ηover) 從中性 RuO2?模型的 1.05 eV 擴大到 1.16 eV。因此,RuO2/NxC 電催化劑對環(huán)辛烯環(huán)氧化的最終催化性能表現(xiàn)出電子富集依賴性的促進作用。結(jié)果,具有最顯著的RuO2納米晶體電子富集的RuO2/N0.12C電催化劑表現(xiàn)出最高的法拉第效率和周轉(zhuǎn)頻率。
Xiu Lin, Zhaoyu Zhouet al. Direct Oxygen Transfer from H2O to Cyclooctene over ElectronRich RuO2 Nanocrystals for Epoxida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2, e202207108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7108
7. Angew:雙官能團修飾Fe-卟啉用于CO2還原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陜西師范大學曹睿、張學鵬等人報道用兩個陽離子 N,N,N-三甲基芐胺基團以順式或反式排列修飾Fe 卟啉,并用于催化 CO2?還原;當使用苯酚作為質(zhì)子源,在乙腈溶劑中進行催化反應(yīng),順式催化劑比反式催化劑的TOF更高,達到4.4×10-5?s-1。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計算闡明分子配合物1的兩個陽離子之間的協(xié)作作用。Fe0物種可以很容易地結(jié)合一個 CO2?分子,形成正式的 FeI-CO2?-?中間體,具有 3.3 kcal/mol 的小活化自由能壘和 -0.2 kcal/mol 的放熱自由能;對于 2,CO2?結(jié)合以 6.1 kcal/mol 的更高活化自由能壘和 1.6 kcal/mol 的吸熱自由能進行。該結(jié)果表明,1 的兩個單向陽離子官能團比 2 的在每個卟啉側(cè)的單個陽離子更有效地通過靜電和氫鍵相互作用來穩(wěn)定 Fe 結(jié)合的 CO2?加合物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生成的FeI-CO2?-中間體隨后被質(zhì)子化以產(chǎn)生 FeI-COOH 物種,隨后與苯酚分子反應(yīng)以觸發(fā) C-O 鍵斷裂;緊接著定位C-O 鍵斷裂步驟的過渡態(tài),顯示質(zhì)子從苯酚分子轉(zhuǎn)移到 Fe 結(jié)合的 COOH 的羥基。對于 1,C-O 鍵斷裂以 4.3 kcal/mol 的活化自由能壘進行,而對于 2,該反應(yīng)發(fā)生的活化自由能壘相對較高,達到9.9 kcal/mol。重要的是,在1 的過渡態(tài)結(jié)構(gòu)(表示為 TS2)中,兩個陽離子之一與 COOH 單元的贗解離羥基陰離子相互作用,而另一個通過靜電作用與苯酚陰離子相互作用;相反,在 2 的過渡態(tài)結(jié)構(gòu)(表示為 TS2’)中,單個陽離子僅與苯酚陰離子相互作用。因此,通過以協(xié)同方式與不同的底物相互作用,1的兩個陽離子比2和3的單個陽離子修飾物更有效地促進C-O鍵斷裂
Kai Guo, Xialiang Li?et al. Role-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in CO2 Reduction with DoublyFunctionalized Iron Porphyrin Atropisomers. Angew. Chem. Int. Ed. 2022, e202209602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9602
8. Angew:卡賓功能化共價有機框架用于CO2轉(zhuǎn)化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福建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研究所黃遠標和曹榮等人報道第一個穩(wěn)定的 CO2?掩蔽的 N-雜環(huán)卡賓 (NHC) 接枝在多孔結(jié)晶共價有機框架 (COF) 上;COF-NHC-CO2中穩(wěn)定的NHC-CO2部分可以通過加熱原位轉(zhuǎn)化為孤立的NHCs,在與CO2的氫化硅烷化和N-甲?;磻?yīng)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催化性能。更有趣的是,NHC 位點可以可逆地形成 NHC-CO2,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回收和再利用,同時保持優(yōu)異的催化活性。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計算研究COF-NHC 的催化性能并揭示 COF-NHC-CO2?的 CO2?掩蔽機理以及反應(yīng)動力學。甲氧基硅烷 (FOS) 形成步驟是 CO2?與有機硅烷均勻氫化硅烷化的速率決定步驟 (RDS)。存在兩種可能的形成關(guān)鍵反應(yīng)中間體 FOS (Ph2SiH(OCHO)) 的催化反應(yīng)途徑。在第一個反應(yīng)途徑中,NHC 首先攻擊 Ph2SiH2,形成中間硅烷-NHC 加合物 (IM-L-1)。然后 CO2?進一步與 IM-L-1 反應(yīng),生成 FOS。
在該反應(yīng)路徑中,RDS為NHC與Ph2SiH2反應(yīng)生成硅烷-NHC加合物,對應(yīng)的活化能(Ea)為22.2 kcal·mol-1。另一反應(yīng)路線表明 CO2?首先與 NHC 位點反應(yīng)并形成中間 NHC-CO2?復合物 (IM-R-2)。隨后,NHC-CO2?與 Ph2SiH2?反應(yīng)產(chǎn)生另一種中間體硅烷-NHC-CO2?加合物 (IM-R-3),最后,F(xiàn)OS 從 NHC 中分離該反應(yīng)路徑的第二步為RDS,Ea為32.6 kcal·mol-1,明顯大于第一中反應(yīng)路徑的活化能壘。因此,Ph2SiH2?首先攻擊 NHC 并驅(qū)動整個反應(yīng),且NHC 物質(zhì)是 CO2?與有機硅烷氫化硅烷化的真正活性位點。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李亞棟,白正宇,武剛,Rose Amal,姜政,李新昊,張學鵬,曹榮等
DFT進一步研究部分態(tài)密度(PDOS),態(tài)密度布居(OPDOS)和靜電勢(ESP)以探索這兩個RDS之間的Ea差異。IM-L-1 在 Si1 原子和 C2 原子之間具有高 PDOS 重疊,IM-R-2 在 Si1 原子和 O2 原子之間也具有高 PDOS 重疊。然而,前者在鍵合區(qū)和非鍵合區(qū)的OPDOS面積明顯大于后者,表明C1和Si2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強。因此,NHC的卡賓C原子更容易與Ph2SiH2的Si中心反應(yīng),導致Ea降低。因此,在 COF-NHC-CO2?中原位生成的孤立活性 NHC 可以優(yōu)先活化硅烷并促進整個反應(yīng)。
Chang He, Duan-Hui Si, et al. A CO2-Masked Carbene Functionaliz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Highly Efficient Carbon Dioxide Convers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2, e202207478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7478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3/12/28/778d27d398/

(0)

相關(guān)推薦

英吉沙县| 忻城县| 平乐县| 凤山市| 印江| 柳江县| 巴林左旗| 阿坝县| 和平区| 新民市| 梁山县| 蒲江县| 越西县| 防城港市| 内丘县| 额尔古纳市| 平昌县| 凌海市| 郎溪县| 邓州市| 麻城市| 汝阳县| 柘城县| 赤城县| 论坛| 新丰县| 藁城市| 岳阳市| 奉化市| 河西区| 汕尾市| 根河市| 安宁市| 长宁县| 砀山县| 耒阳市| 富平县| 平定县| 临沭县| 美姑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