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制氫技術是實現(xiàn)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可以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海洋能提供可持續(xù)電力。目前,由于鉑(Pt)的中間體吸附吉布斯自由能接近于零,被認為是最優(yōu)的析氫反應(HER)電催化劑。然而,Pt基納米材料的稀缺嚴重阻礙了其大規(guī)模應用。通過對鉑基催化劑進行單原子、簇和特定形態(tài)的設計來提高催化劑的利用效率,是降低已開發(fā)電催化劑成本的有效途徑。與納米顆粒和單原子相比,亞納米團簇可以暴露足夠多的活性位點,因此,設計亞納米尺寸的Pt基電催化劑將能提高反應動力學,獲得意想不到的催化性能。基于此,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馬天翼和青島科技大學王磊(共同通訊)等人首次采用無溶劑微波和低溫化學處理方法,制備了富氧空位黑色TiO2負載亞納米Pt團簇(Pt/TiO2-OV)催化劑,實現(xiàn)了高效析氫。本文采用典型的三電極系統(tǒng),在0.5 M H2SO4中進行了電化學測試,以評估合成的電催化劑和商業(yè)Pt/C的電催化性能。在所研究的催化劑中,Pt/TiO2-OV具有最優(yōu)異的電催化性能,Pt/TiO2-OV在10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僅為18 mV,優(yōu)于Pt/C(35 mV)和Pt/TiO2(39 mV),驗證了載體對優(yōu)化催化性能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TiO2載體在施加電位時顯示出可忽略的電流密度,表明其具有較差的催化活性。此外,在50mV(142 mA cm-2)時,Pt/TiO2-OV表現(xiàn)出驚人的電流密度,遠優(yōu)于Pt/C(19 mA cm-2),Pt/TiO2(14 mA cm-2)和TiO2(0.03 mA cm-2)。此外,Pt/TiO2-OV的主氧化峰相對于Pt/C大約有0.02 V的負移,這表明由于強的金屬-載體相互作用,Pt/TiO2-OV更容易從Pt表面去除CO。Pt/TiO2-OV和Pt/C相應的電化學活性表面積(ECSA)分別為17.9 m2 gpt-1和54.3 m2 gpt-1。Pt/TiO2-OV相對于Pt/C較小的ECSA可能是由于設計的電催化劑中強的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減弱了CO分子對Pt的吸附能力。為了更好地闡明Pt/TiO2-OV對HER具有特殊電催化活性的原因,本文進行了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與其他兩種參考載體相比,負載在TiO2-OV上的Pt具有最負的吸附值(-6.87 eV),驗證了Pt與TiO2-OV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從而賦予了其良好的穩(wěn)定性。Pt/TiO2-OV的氫吸附自由能(ΔGH*=0.05 eV)最接近于0 eV,表明其對HER具有良好的吸附/脫附過程。為了確定Pt在金屬和載體中的作用,還研究了Pt團簇對不同載體的d帶電子分布影響。與TiO2(101)的完美表面相比,吸附在TiO2(101)上的Pt4簇的d帶中心能量相對于費米能級(Ef)向下移動。在Pt4/TiO2(101)上去除一個O原子后,d帶能量逐漸下降。結(jié)果表明,對于Pt4/TiO2(101)-OV、Pt4/石墨烯和Pt4/TiO2(101),d帶電子的平均能量降低。根據(jù)d帶中心理論,隨著d帶能量的下降,中間體的成鍵作用減弱,加入Pt會減弱中間體的成鍵作用。此外,TiO2-OV載體上的Pt富集了電子,有利于提高催化性能。本工作為在微波和化學輔助下設計和開發(fā)高效的電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Microwave synthesis of Pt clusters on black TiO2 with abundant oxygen vacancies for efficient acidic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0406.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