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全北大學Do Hwan Kim和延世大學Do Hwan Kim等人開發(fā)軟模板輔助技術(shù)來合成吡咯 N4-Ni 位點以及不同的 N 型缺陷,以協(xié)同提高 CO2RR 性能。最佳催化劑在 -0.6 V 的低電位下實現(xiàn) 94% 的 CO 法拉第效率,在 -1 V 下實現(xiàn) 59.6 mA cm-2 的 CO 部分電流密度。
DFT計算表明石墨 N 和吡啶 N 上 COOH* 中間體形成的自由能分別為 2.57 和 0.30 eV,遠高于吡咯 N(-0.40 eV),意味著吡咯 N 上的有利的COOH* 動力學;在 CO* 解吸過程中,由于 CO* 的強結(jié)合,吡咯 N 位點必須克服更高的脫附自由能。這些結(jié)果表明,N 摻雜位點對 CO2RR 的催化性能受到不利的COOH* 形成或 CO* 緩慢脫附的限制。此外,吡咯 N 物種附近的 C 呈現(xiàn) COOH* (-0.23 eV) 和 CO* (0.23 eV) 形成的最小自由能變化,表明平衡的吸附和脫附過程增強CO2RR性能。
具有孤對電子的吡咯 N 增加了相鄰碳 (δ–) 上的電子密度,這導致吡咯 N-C 鍵長 (1.338 ?) 比吡啶 N-C 鍵長 (1.349 ?) 更短,吡咯 N-C 位點處電子密度的增加有利于 CO2 的吸附,從而加速 CO2RR過程。此外,晶體軌道漢密爾頓分布(COHP) 分析表明,吡咯 N 附近的 C 與 COOH* 的 C 具有更強的鍵合相互作用。吡咯C-C的鍵合強度為-8.12 eV,高于吡啶N-C(-5.42 eV),表明吡咯 C 和 COOH* 中間體的 C 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強。因此,吡咯 C 位點降低了 COOH* 形成的自由能,提高 CO2RR 活性。
Ramireddy Boppella, Muthu Austeria P et al. Pyrrolic N-Stabilized Monovalent Ni Single-Atom Electrocatalyst for Efcient CO2 Reduction: Identifying the Role of Pyrrolic–N and Synergistic Electrocatalysis. Adv. Funct. Mater. 2022, 2202351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2351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3/11/01/908750f3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