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嵌入到純面心立方 (fcc) C60結構中,而不是吸附在單個C60分子上。這阻礙了Li+ 在鋰離子電池中的過量儲存,從而限制了其應用。然而,由于C60粉末的電化學反應性低和結晶度差,相關的電化學過程和機制尚未得到研究。在此,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院Dong-Hwa Seo與釜山大學Chae-Ryong Cho等人通過熱誘導蒸發(fā)和冷卻結晶過程合成了具有均勻形態(tài)和納米級顆粒的純fcc C60納米顆粒(NP)。C60 NP負極表現出優(yōu)異的可逆容量(≈780 mAh g-1@ 0.1 A g-1)、長循環(huán)壽命(5 A g-1下1000次循環(huán)后為373 mAh g-1)和優(yōu)異的倍率性能,相比之下,Li12C60的理論容量僅為446 mAh g-1。圖1. C60 NPs的合成和表征此外,C60NP電極在循環(huán)過程中的結構穩(wěn)定性方面表現出優(yōu)于硬碳的性能,包括高比容量、長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高容量保持率。通過原位XRD、高分辨率TEM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C60NP的儲鋰機制,基于C60分子之間的空位、不同位點的鋰簇以及放電/充電過程中的結構變化,晶體C60結構實現了異常高的鋰存儲,C60的fcc通過正交的LixC60轉變?yōu)樗姆较?,并在放電過程中變回立方相。這項研究將促進用于鋰離子電池的新型富勒烯基負極材料的開發(fā)。圖2. C60NP的電化學性能Abnormally High-Lithium Storage in Pure Crystalline C60 Nanoparticles,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dma.20210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