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2D)過渡金屬二氯化物(TMDCs)和單原子催化劑(SACs)因其層狀結構和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而成為有前途的能源轉(zhuǎn)換/儲存電極。然而,這種兩類材料的結合以及相關的鈉存儲應用仍然是艱巨的挑戰(zhàn)。
圖1 SA Co-MoS2/C的合成示意
武漢大學史建平等設計了一個巧妙的以硅藻土為模板的合成策略,來制備單原子鈷摻雜的MoS2/碳(SA Co-MoS2/C)復合材料,以實現(xiàn)高性能的鈉存儲。
SA Co-MoS2/C作為鈉離子電池(SIBs)負極的優(yōu)勢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硅藻土獨特的生物形態(tài)結構為合成高負載的Co單原子提供了豐富的錨定位點;
(2)Co摻雜改變了MoS2的電子結構,提高了導電性,并促進了Na原子的遷移;
(3)SA Co-MoS2/C的分層結構和足夠的孔隙率有助于穩(wěn)定結構,緩沖充電/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
圖2 SA Co-MoS2/C的電化學性能
得益于獨特的分層結構、高電子/鈉離子傳導性和豐富的活性位點,所獲得的SA Co-MoS2/C表現(xiàn)出顯著的比容量(0.1 A g-1時為604.0 mAh g-1)、高倍率性能和出色的長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特別是由SA Co-MoS2/C負極和Na3V2(PO4)3正極組成的鈉離子全電池表現(xiàn)出驚人的穩(wěn)定性,循環(huán)次數(shù)超過1200次。此外,作者借助密度函數(shù)理論計算和原位實驗表征,闡明了其內(nèi)部鈉存儲機制。
這項工作不僅代表了在二維TMDCs上合成SACs方面的重大飛躍,而且為鈉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提供了關鍵的一步。
圖3 鈉離子全電池性能
Diatomite-Templated Synthesis of Single-Atom Cobalt-Doped MoS2/Carbon Composites to Boost Sodium Storage.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211690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3/10/05/f1cd34cf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