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wěn)定性的一大挑戰(zhàn)是鈣鈦礦中產生的碘物質往往會擴散并從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逸出,加速鈣鈦礦分解并破壞其他功能層。在此,華東師范大學李曉冬&方俊鋒團隊提出了一種碘限制策略,通過將聚(2-乙烯基吡啶)(P2VP)摻入鈣鈦礦薄膜中來制造穩(wěn)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2VP可以有效地與鈣鈦礦分解的碘產物結合,抑制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擴散和揮發(fā),從而抑制鈣鈦礦分解和器件退化。所得到的器件在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表現(xiàn)出22.97%的效率和良好的穩(wěn)定性,在85 °C 750小時后保留了90.9%的初始效率。此外,運行穩(wěn)定性也大大提高,MPP跟蹤1000小時后仍保留初始效率的90.0%。圖1. 碘在鈣礦中的限制圖和P2VP的化學結構總之,該工作提出了一種碘限制策略,通過在鈣鈦礦薄膜中引入P2VP來提高PSCs的性能和穩(wěn)定性。P2VP能鈍化鈣鈦礦缺陷,使PSCs的效率達到22.97%。重要的是,P2VP與碘之間的強結合可以提高碘產物在鈣鈦礦層中的揮發(fā)溫度,從70℃到120℃,從而抑制了器件老化過程中鈣鈦礦的分解反應。此外,也可以有效防止電極與揮發(fā)I2反應引起的電極腐蝕,進一步提高器件的穩(wěn)定性。帶P2VP的PSCs在連續(xù)光照下跟蹤MPP 1000小時,無論在85℃老化7S0 小時后,都能保持約90%的初始效率。圖2. 穩(wěn)定性測試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rough an Iodine Confining Strategy, ACS Energy Letters 2023 DOI: 10.1021/acsenergylett.3c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