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化石資源枯竭的今天,可再生新能源正逐漸登上歷史舞臺。以氫為主的可再生綠色能源有望取代傳統(tǒng)化石資源,成為人類社會日常生活的主要能源。目前,氫根據(jù)來源和制備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灰色氫和綠色氫。從傳統(tǒng)化石能源中獲得的氫被稱為“灰色氫”,伴隨著化石資源的消耗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chǎn)的氫被稱為“綠色氫”,即符合人類社會對能源和環(huán)境的雙重需求。
電解是綠色氫的主要來源,傳統(tǒng)的電解制氫反應(yīng)是電解水,其陽極反應(yīng)為析氧反應(yīng)(OER),陰極反應(yīng)為析氫反應(yīng)(HER)。然而,由于OER的高過電位和低商業(yè)價值所導(dǎo)致的高能耗,目前全世界只有大約4%的氫來自于電解水。因此,研究人員采用了反應(yīng)電位較低的乙醇電催化氧化反應(yīng)(EOR)取代OER,為電解制氫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基于此,中國科學(xué)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杜浩和浙江大學(xué)陸俊(共同通訊)等人將銅以單原子的形式摻雜在電催化劑中(Pt@Cu/C),以提高電催化劑的導(dǎo)電性,進而使得催化劑展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催化性能。
本文在堿性介質(zhì)中對制備的電催化劑的電催化活性進行了測試。通過比較在0.2 M NaOH和1 M乙醇溶液中Pt/C、Pt@Cu(5wt.%)/C、Pt@Cu(10wt.%)/C、Pt@Cu(15wt.%)/C和Pt@Cu(20wt.%)/C的循環(huán)伏安(CV)曲線可以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在-0.2 V和0 V之間的正向氧化峰歸因于乙醇的分步氧化反應(yīng),并伴隨著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的逐漸增加。在-0.4和0.2 V之間出現(xiàn)的反向氧化峰是由于EOR中間體的進一步氧化。值得注意的是,Pt@Cu/C的氧化峰高于Pt/C。
此外,本文還比較了具有不同Cu摻雜量的Pt/C和Pt@Cu/C的正向峰電流密度。電流密度順序為:Pt@Cu(10wt.%)/C>Pt@Cu(15wt.%)/C>Pt@Cu(5wt.%)/C>Pt@Cu(20wt.%)/C>Pt/C,這是由于當(dāng)Cu摻雜量過少時,靜電斥力不能明顯抑制團簇在電催化表面的吸附,而過多的Cu摻雜會覆蓋原有的Pt活性位點,不利于電催化反應(yīng)。因此Pt@Cu(10 wt.%)/C顯示出最高的電流密度,且具有8184 mA mgPt-1的最佳EOR質(zhì)量活性。更加重要的是,Pt@Cu(10wt.%)/C的EOR質(zhì)量活性約為Pt/C的4.8倍。同時,Pt@Cu/C的起始電位較Pt/C更負,其中Pt@Cu(10wt.%)/C的起始電位最負,EOR過電位最低。
除此之外,為了評估Pt/C和Pt@Cu/C在乙醇電氧化耦合HER中的性能,本文還構(gòu)建了一種雙電極裝置,用制備的電催化劑作為陽極電極,用多晶鉑片作為陰極電極。比較Pt/C和Pt@Cu/C在0.2 M NaOH和1 M乙醇溶液中的線性掃描伏安(LSV)曲線可以發(fā)現(xiàn),在10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由Pt@Cu/C組成的裝置的(EOR&HER)電壓約為0.60 V,顯著低于Pt/C,這也顯示出其優(yōu)異的應(yīng)用潛力。
為了進一步探究Pt@Cu/C催化性能優(yōu)異的原因,本文還測試了不同催化劑的原位拉曼光譜。本文在1000和1400 cm-1范圍內(nèi)得到了Pt/C的原位拉曼光譜。顯然,在1200 cm-1處可以觀察到乙醛C-C鍵的伸縮振動峰,并且乙醛C-C鍵在-0.5 V時的伸縮振動峰值最高。在1800和2000 cm-1之間,在-0.1 V處有一個峰值,對應(yīng)于在約1914 cm-1處觀察到的CO物質(zhì)。
結(jié)果表明,在Pt/C上進行EOR時,乙醇的C-C鍵在-0.1 V時斷裂。根據(jù)Pt@Cu/C在1000 cm-1-1400 cm-1范圍內(nèi)的原位拉曼光譜可以發(fā)現(xiàn),乙醛C-C鍵在1200 cm-1處也存在伸縮振動峰,在-0.5 V處峰值最高。此外,在-0.5 V時,在約1894 cm-1處可觀察到一個CO物質(zhì)峰,與Pt/C相比,Pt@Cu/C的CO物質(zhì)峰出現(xiàn)在較低的電位。這些結(jié)果表明,對于Pt@Cu/C,乙醇的C-C鍵可以在較低的電位下斷裂,這與Cu摻雜后電催化劑表面活性位點增多和EOR起始電位更負有關(guān)。因此,在乙醇的電催化氧化過程中,Cu的摻雜有助于C-C鍵的斷裂,這對于提高反應(yīng)的法拉第效率至關(guān)重要。
此外,非常值得注意的是,Pt/C和Pt@Cu/C在不同堿金屬氫氧化物(AMH)溶液中的電化學(xué)實驗證實,電催化劑表面吸附OHad-M+(H2O)x團簇降低了EOR比催化活性。在LiOH和NaOH中,大量團簇吸附在Pt/C表面,導(dǎo)致催化劑的EOR比催化活性下降。Cu摻雜后,催化劑的EOR比催化活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在LiOH和NaOH中,這是由于Pt@Cu/C表面團簇的濃度降低。
雙電層中ζ電位越正,浸漬干燥后Li含量越低,進一步證實了Pt@Cu/C表面吸附的OHad-M+(H2O)x團簇的濃度明顯降低。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充分利用了電催化劑表面的活性位點。因此,從高效利用表面活性位點的角度來看,本文制備的Pt@Cu/C電催化劑可以提高EOR活性、降低過電位、提高催化穩(wěn)定性、實現(xiàn)更節(jié)能的電解制氫。
Highly Utilized Active Sites on Pt@Cu/C for Ethanol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in Alkali Metal Hydroxide Solu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fm.202305436.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05436.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3/10/03/c5faeff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