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介紹
2017年,深圳大學教育部二維材料國際合作聯(lián)合實驗室正式成立。聯(lián)合實驗室集中了深圳大學的光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先進二維材料和石墨烯研究中心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等多個科研機構(gòu)的研究資源,并邀請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所加入。此次招聘部分人員研究與深圳大學訪問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Loh Kian Ping教授,南洋理工大學劉彬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呂炯教授課題組等進行聯(lián)合培養(yǎng)。
深圳大學訪問教授:Loh Kian Ping院士
Loh Kian Ping教授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石墨烯中心的主要發(fā)起人之一。鑒于其突出的科研貢獻,Loh教授于2013年被授予“ACS Nano Lectureship Award”,2014年被授予新加坡學術界最高榮譽“President’s Science Award”。至今為止,已經(jīng)發(fā)表400余篇SCI論文,包括Nature、 Nat. Mater.、Nat. Nanotechnol.、Nat. Chem.、 Nat. Energy、Nat. Photo.、 Nat. Commun.、 JACS、Angew. Chem.、Nano lett.、 Adv. Mater.等。被引用近42000次,H因子高達85,是2018-2020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亞太材料學院院士,同時擔任Nano-Micro Lett.編委,Chem. Mater.副主編,2D Mater.副主編,Adv. Funct. Mater.顧問。
深圳大學訪問教授:劉彬
劉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副教授。劉彬教授于2002年獲新加坡國立大學學士學位(一等榮譽),200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之后于201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取博士學位。2011-2012年在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楊培東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并建立電催化研究實驗室。2017年2月,劉彬老師晉升為副教授,獲得終身教職。劉彬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期刊如 nature catalysis,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joule,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等發(fā)表論文200余篇,他引次數(shù)26000多次。
深圳大學訪問教授: 呂炯
個人網(wǎng)頁:http://lujionggroup.science.nus.edu.sg/
呂炯教授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功能智能材料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低維納米材料制備物性,原子,分子尺度上的力、光、電等特性, 單分子物理化學性質(zhì)的掃描探針技術研究,納米物理化學與功能器件等領域研究,最新研究也包括新型二維材料制備,單原子催化在能源和環(huán)境方面的應用。
近五年來,課題組在頂級學術期刊發(fā)表一系列高水平論文,其中包括20多篇Nature/Science 子刊, Nature Materials (2), Nature Nanotechnology (3), Nature Electronics (1) Nature Communication (13), Science Advance (3)。并獲得JMCA新銳科學家獎(2019),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2021),新加坡國立大學青年研究員獎 (2022)。
深圳大蘇陳良,教育部二維材料光電科技國際合作聯(lián)合實驗室
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青年人才、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拔尖、深圳市鵬城學者特聘教授、深圳市杰青、Nano Research納米催化領域青年科學家獎,英國皇家化學會J. Mater. Chem. A新銳科學家等。2005年6月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2010年6月,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化學系,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師從黃憲院士。2010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導師Loh Kian Ping教授。主要從事能量轉(zhuǎn)換納米材料與化學品合成研究,近年以第一/通訊作者發(fā)展論文70多篇,包括Nat. Catal., Nat. commun.,Nat. Sci. Rev.等,擔任中國感光學會青年理事會副主任、《Green Energy Environ.》、《Chin. Chem. Lett.》青年編委。論文總引用7600多次,h-index 49。
二、招聘崗位
博士后研究方向:
光/電催化、有機合成、STM
應聘條件:
? 具有或即將獲得有機合成、催化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相近專業(yè)博士學位。
? 發(fā)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二篇以上。
? 博士研究期間有相關獨立工作經(jīng)驗。
? 有團隊合作精神,愿意嘗試新研究方向。
? 事業(yè)心強,身體健康,年齡35周歲以下。
聘期待遇
? 聘期2年;
? 工資待遇 34萬-38萬(免稅額度高):
1. 深圳大學每月發(fā)放博士后研究人員工資8000 元(需繳納五險一金,并扣少量稅)。
2. 開題報告(入站三個月)和第一年考核合格完成后,深圳市政府各發(fā)放一次18萬元(免稅)的津貼,聘期共發(fā)放兩次,共計36萬元。
3. 課題組津貼,3000元/月。
4. 深圳大學提供住房補貼(2240元/月,免稅)。
5. 深圳大學提供定期體檢、每月350元餐補(每年發(fā)放10個月)以及體育運動津貼。
6. 荔新獎勵4000元/月:博士畢業(yè)不超過三年或年齡不超過33周歲,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博士畢業(yè)高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1)世界大學排名前150名高校;(2)原“985工程”建設高校;(3)所在學科在教育部最新一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以上等次或排名前10%。2)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僅計排序第一)發(fā)表論文符合以下條件:中科院大類二區(qū)以上學術論文2篇(至少1篇為一區(qū)),或中科院大類二區(qū)學術論文3篇;
7. 博士后期間可作為負責人申請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博士后面上基金、深圳市研究項目等。
崗位職責
(1)深圳大學博士后入站,進行相應課題的科學研究,發(fā)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
(2)參與相關學術方面的合作交流,協(xié)助導師推進項目的進行與完成。
(3)協(xié)助合作導師完善平臺建設。
三、應聘方式
(1)應聘者將個人簡歷及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代表性成果電子文檔發(fā)給聯(lián)系人。
(2)初審合格者將進行面試,面試后進行雙向選擇,對于應聘材料給予保密。
四、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蘇陳良 教授
e-mail:chmsuc@szu.edu.cn
郵件注明:應聘博士后
電話/微信:13622327160
點擊閱讀原文,提交計算需求!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金蓉,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xiubac.cn/index.php/2022/12/04/1ae911706c/